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-> 图片新闻

“以暴制噪”这种方法可太“刑”了

发布时间:2024-06-11 09:40:49


人们常说
相邻关系处理得好
居家生活无烦恼

但是街坊邻居居住久了
在日常生活中难免磕磕绊绊
如不合理沟通、理解包容
极易冲突升级
近日,家住查哈阳农场的一对邻居
就因噪音问题发生了争执
甚至大打出手
……

基本案情
王某不久前买了套房子,不曾想刚刚住进来没几天,王某就听到地板下面传来“咚咚咚”的敲击声。起初王某没有把这个声音当回事,但随着敲击次数增多、敲击时间也变长了,王某不堪其扰,并找到了噪音的源头,原来是楼下的李某用塑料盆扣在天花板上,用棍子敲击发出的声音,为此,王某曾当面与李某沟通,但效果甚微。
2023年8月李某看到王某正在推电闸,就认为王某是要故意给全楼断电,因此拦住了王某不让其离开,并用手机对着王某进行拍摄,王某本就因李某制造噪音而气愤,一怒之下将李某手机打落在地,二人遂发生肢体冲突。双方冲突中,王某捡起李某掉落的手机多次击打李某头部,见李某头部出血后欲回家拿拖布清理楼道血迹,李某见状上前抢夺拖布,二人在楼道内再次发生撕扯后,王某离开。事后,李某报警,经鉴定李某人体损伤程度属轻伤二级,公诉机关以王某故意伤害提起公诉。

法院判决
九三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,王某因邻里纠纷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,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,且案发后王某并未主动配合接受公安机关传唤,因此不符合自首条件。综合考量王某具有自愿认罪认罚、事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、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情节,以及被害人李某也存在过错,本院依法判处王某有期徒刑六个月,缓刑一年。
法官提示
邻里和睦、互谅互让是很多人理想的居住环境。但现实中,由于生活习惯、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,邻里之间难免发生纠葛乃至冲突。“以暴制暴”“以牙还牙”,看似让积压已久的不满和委屈得到了释放,获得了心理上的补偿,但摒弃文明、诉诸暴力未必能达到满意效果,反而会让自己承受侵权责任乃至付出刑事处罚等惨痛的代价。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噪声扰民行为,市民可以向所在社区的居委会、村委会、业委会、物业公司等反映情况,也可以拨打12345热线寻求帮助。劝阻、调解无效的,可以向城管、环保、公安等部门报告或者投诉,以上途径均无法解决问题的,可以采取向法院起诉的方式,切不可逞一时意气,滥施暴力只会得不偿失。

法条链接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,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。
犯前款罪,致人重伤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;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、无期徒刑或者死刑。本法另有规定的,依照规定。

文章出处:九三人民法院    


关闭窗口